人民网北京9月5日电 (记者梁秋坪、李楠楠)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今日举行记者会,欧博介绍立法工作有关情况。据悉,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9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届时,生态环境法典总则编、生态保护编和绿色低碳发展编草案将提请本次会议二审。 据了解,2025年4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生态环境法典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欧博娱乐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3154人次提出的11176条意见;同时,法典草案还印发4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通过代表工作平台征求全国人大代表意见,并向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发函征求意见,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座谈、听取意见。社会公众对财政纵向补偿的范围、季节性差别管控措施、节约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黄海华介绍,根据各方面意见,总则编草案二次审议稿拟作以下主要修改:一是完善立法目的、生态环境的定义等基本规定;二是充实完善生态环保督察、司法保障的内容;三是增加“三水统筹”的规定;四是完善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五是完善相关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等。 生态保护编草案二次审议稿拟作以下主要修改:一是与现行法及正在制定或修改的法律草案做好衔接,进一步调整、简化、完善;二是对城乡绿化提出健康、安全、宜居的要求;三是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内容;四是增加高原、西南岩溶地区、荒漠生态系统的针对性规定;五是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规定;六是明确在自然保护区内可以实行季节性差别管控措施。 绿色低碳发展编草案二次审议稿拟作以下主要修改:一是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的一般规定;二是增加鼓励再生材料推广应用、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内容;三是明确国家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强化数据质量管理等。 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目前,在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尚未制定专门的法律。据了解,本次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就此作出一些原则性、引领性规定。 “绿色低碳发展编草案专设‘应对气候变化’一章,围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方针、管理体制、协调机制、基本制度、支持措施等作出规定。”黄海华表示:“这从法治层面表明了以中国方案积极参与和引领气候治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坚定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