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垃圾源头分流分类、全量焚烧和趋零填埋模式 印发《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欧博娱乐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信息平台。发布全国首份《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指导深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按照“大分流细分类”的推进策略,对产生量大且相对集中的餐厨垃圾、果蔬垃圾、绿化垃圾实行大分流,对居民产生的家庭厨余垃圾、玻金塑纸、废旧家具、废旧织物、年花年桔和有害垃圾进行细分类。在全市所有3508个物业小区推广形成“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的住宅区垃圾分类模式;在全市以街道为单位规划便民废品收购疏导点,指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定时定点开展回收。目前,深圳家庭分类回收量为0.40万吨/天,市场回收量为0.55万吨/天,回收利用率33%。为防止生活垃圾“前端分、末端混”现象,深圳对不同类别的垃圾委托不同收运处理企业,做到专车转运、分别处理。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928台分类收运车辆(不含其他垃圾),建成分类处理设施设备109处。针对餐厨垃圾、果蔬垃圾等,建成5个餐厨垃圾综合处置项目,资源化利用能力1308吨/日,正在建设盐田、光明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预计建成后将新增资源化利用能力1200吨/天。初步解决垃圾分类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问题。建成南山、宝安、盐田、龙岗、平湖等5大能源生态园,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2万吨/天,原生垃圾实现全量焚烧和趋零填埋,彻底解决生活垃圾填埋作业产生的臭气扰民、占用土地、渗滤液处置等问题。同时,解决困扰下坪、红花岭等生活垃圾填埋场长达十余年的邻避效应投诉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附近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为满足今后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的处理需求,正在开展龙华、坪山、光明、深汕等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前期研究。为提高垃圾焚烧飞灰安全处置能力,深圳正在建设老虎坑环境园和龙岗能源生态园灰渣填埋场,南山能源生态园正在进行等离子飞灰熔融项目的工程设计。 2.打造绿色制造体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多渠道资源化利用模式 为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已累计完成55个绿色产品认证,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4家,累计完成4个绿色供应链认定认证。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措施》,欧博allbet加快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工艺和设备。全市清理淘汰低端落后企业601家,完成强制清洁生产与自愿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30家。大力推进工业企业节水减排、节电降耗。招商工业集团友联修船基地创新生产工艺技术,创新采用高压水刀工艺,每年从源头减排一般工业固体废物15万吨。探索多种利用途径,促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南山、盐田、宝安、龙岗、平湖等5座能源生态园将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制作免烧砖等环保建材,实现100%资源化利用。深圳妈湾电力有限公司、华润电力(海丰)有限公司将产生的炉渣和粉煤灰作为生产水泥和建材的原材料,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泽源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污泥与废布屑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餐厨垃圾、粪渣协同制作生物质燃料棒试验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打通韶能集团新丰生物质发电厂、国粤集团韶关浈江区煤矸石发电厂末端处置产业链,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探索新路子。 3.建筑垃圾限额排放、资源化利用模式 印发《建设工程建筑废弃物排放限额标准》《建设工程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技术标准》,在国内首次明确各类建设工程的建筑废弃物排放限额、减排与综合利用的设计和验收要求,指导规划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建筑废弃物减排和综合利用工作,将源头减排由提概念、喊口号转变为可落地、可操作。印发《2020年建设工程排放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通过现场抽查督导、逐月通报整治情况等方式,进一步规范排放管理行为,全市建设工程电子联单整体签认率显著提升。印发《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统筹部署全市各类综合利用设施建设,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产业链。全市已建成固定式综合利用厂15处,综合利用能力1400万方/年,初步实现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规模化发展。率先在政府投资的8个工程中推广使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促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推广应用。有序推进7座受纳场建设,提高全市建筑废弃物兜底处置能力,目前大鹏新大土地整备项目已纳土约160万方,光明白花受纳场已完成基建工作,正办理相关受纳手续,其他项目正常推进。 4.危险废物源头分类、收运、处理能力和全过程安全管控模式 全面提高危险废物源头分类、收运、处理能力,新增宝安湾、金骏玮危废综合处置能力2万吨/年,新增绿盾、恒昌危废收集资质5万吨/年,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能力63万吨/年,收集能力13万吨/年,处置种类达40大类。宝安环境治理基地一期工程预计9月投产,新增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能力15万吨/年。起草危险废物运输管理会商制度,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名录与危险货物运输品名的对接管理。建立危险货物运输电子监控系统,强化危险废物运输全过程监管。启动危险废物鉴别中心,宝安区、龙岗区、福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四个环境应急设备和物质储备库规划建设工作。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对4270家开展危废专项检查,立案查处183家企业;抽查150家企业,规范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理处置行为。编制印发15项医疗废物技术规范及8项监管文件,全面涵盖医疗废物分类投放、集中收集、暂时贮存、收运处置、环保监管各个环节。启动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紧急扩能改造,预计2020年5月底建成投产,届时将有3条生产线,处置能力由原来的45吨/天提高到80吨/天,全市医疗废物切实做到“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一斤不漏”。启动深投环保龙岗危险废物焚烧炉改造,作为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设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5.市政污泥厂内减容减量、无害化处置模式 积极探索推广应用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从安全、技术、环境、财务等方面严格把关,科学选定“微波调理+板框压滤”、“板框压滤+低温快速干化”、“板框压滤+低温冷凝干化”3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开展试点工作,分别在上洋水质净化厂、平湖水质净化厂、罗芳水质净化厂开展污泥深度脱水试点项目应用,并委托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全面评估,三种技术均可将污泥含水率降至40%以下。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行18个污泥深度脱水设施,处理能力达到5635吨/日(按照80%含水率)。其中,17个为水质净化厂内深度脱水设施,上洋、平湖等7个设施可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40%以下;深南电污泥干化项目(400吨/日)可将污泥干化到含水率20%以下。华润海丰电厂掺烧污泥能力已达2600吨/天,焚烧发电项目主体工程已建成,预计9月底前投产,利用处理能力可达6000吨/天,可实现污泥全量焚烧发电。 6.粤港澳大湾区固体废物区域协同处置模式 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废弃物跨区域平衡处置工作,加强对建筑废弃物的管理,实现建筑废弃物城际资源优化配置,印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建筑废弃物跨区域平衡处置协作监管暂行办法(试行)》。建立深莞惠经济圈(3+2)生态环保合作平台。定期召开深莞惠经济圈(3+2)生态环保合作会议,深入研究生态环保协同合作事宜。与佛山、肇庆、河源、清源、韶关、潮州等地签订固体废物协同处置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各地发挥资源优势,做好固体废物处置能力互补。目前,正在组织筹备深莞惠经济圈(3+2)生态环保合作第九次会议,已将“深化危险废物协同处置,促进资源共享和联防联治”议题纳入会议讨论议题。 7.动力电池、报废汽车回收利用模式 积极开展动力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推进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实现资源化利用。大力支持乾泰技术动力电池生态产业链项目建设,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开展报废新能源汽车拆解、退役动力电池检测与拆解、动力电池及储能产品系统集成、报废动力电池资源回收和智能装备组装业务已投产,年处理规模依次为2万辆、3万吨、2万套、7200吨和20套。 8.探索绿色快递包装箱循环利用模式 发出“践行美丽中国、建设绿色快递”倡议书,组织40家主要快递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深圳市绿色快递联盟”,加强推广使用可循环包装箱,顺丰自主研发绿色循环包装丰BOX,EMS推出“快递宝”共享包装箱行动,丰合物联建立覆盖全市70多个街道、800多个小区、100多个社区的回收服务网络。开展“六·五环境日”绿色快递宣传活动,组织邮政EMS、顺丰、京东等八家快递企业发起“绿色快递”倡议,推动深圳市快递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化建设。印发《关于做好深圳市同城快递绿色包装工作的通知》《深圳市同城快递绿色包装管理指南(试行)》《深圳市同城快递绿色循环包装操作指引(试行)》,全面推进快递行业源头减量和包装物循环利用。 9.全面依法治废模式 修订《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增设产废者责任延伸制、危险废物在线回收利用、危险废物定向利用、视频执法检查等条款,强化固体废物申报登记、电子联单、区域协同处置事项。出台《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增设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管理、计量收费、回收利用等条款,强化分类收运体系建设、无害化处置等事项。印发《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增设建筑废弃物限额排放、再生产品资源利用、运输处置电子联单等条款,强化绿色设计、装配式建筑、减排与综合利用激励措施等事项。印发《深圳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化整治实施方案》强化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排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源头减量、规范贮存等事项。编制《再生资源回收空间布局和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两网融合”,打通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产业链。 10.开发大固废智慧监管信息系统和固废交易平台模式 深圳市大固废智慧监管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已投入调试,系统总揽各类固体废物的产生转移信息,建立完善固体废物产废企业和处置单位的人工智能调度图,接入监管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市政污泥等废物运输车辆GPS信息和处置企业视频监控系统,建立监管人员与产废企业的“一对一”监管台账。已完成视频同步调度系统,可初步实现办公室电脑与企业环保责任人手机摄像头实时同步连接和数据传输,检查人员无需到现场即可完成对企业废物贮存场所和处置场所的视频检查,并实时送达整改文书。开发固体废物交易中心,固废系统PC版本已完成上线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市政污泥(跳转、对接数据)、建筑废弃物(跳转、对接数据)、“无废城市”,APP版已完成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下一步将对PC端功能优化整,APP端一般工业固废、市政污泥、建筑废弃物数据统计页等开发。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