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挑大梁 昨日,欧博官网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省长王伟中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广东改革发展历程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澳门视察并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系列活动,亲临广东视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横琴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发展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动力。广东以走在前列的昂扬姿态,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们迎难而上、顶压前行,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面对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重大关口,我们保持定力、优化结构,凝心聚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新挑战,我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以先行之志、示范之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面对极端天气多发频发造成的不利影响,我们众志成城、战风斗雨,欧博坚决打赢防汛防台风硬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 •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增长9.8%,总量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贡献了全国超4成的贸易增量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约7.4万家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 •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元,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经营主体净增98万户、突破1900万户,其中企业超830万户,总量均居全国第一 •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城镇新增就业超143万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10万人年度任务 •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3.6%左右 •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 •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56.7%、31.6%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占全国1/4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2%、占全国44% •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2.5%、占全国超4成 •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1%、占全国18% •工业投资超1.5万亿元、增长6.7% •技改投资增长11.5%、连续2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省委召开十三届五次全会,系统部署500多项具体改革举措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投融资、国资国企、数字政府、财政资金“补改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集成式改革成效显现 •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顺利完成,首批10个营商环境改革试点落地 •全力应对北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塌方灾害、梅州市“6·16”特大暴雨、超强台风“摩羯”等,高质高效推进灾后复产重建 •广州、深圳援助梅州建设4个小镇,受灾群众春节前将入住新居 •粮食生产实现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三增”,其中单产创历史新高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强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新发布“湾区标准”54项 在粤执业港澳专业人士超5500名 “跨境理财通”2.0版上线 “港澳药械通”实现大湾区内地九市全覆盖 187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境通办” 深中通道通车运营,日均车流量超8万辆次 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 港珠澳大桥车流量增长90%,“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突破450万辆次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正式招生 在深圳、珠海、横琴实施“一签多行”等更便利的赴港澳旅游政策 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医疗、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约70万人次 完成横琴合作区第一阶段目标任务 在合作区就业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大幅增加,澳资企业超6600户、较3年前增长44% “四新”产业占比提高到55%以上 前海实施14项全国“首创”、“首批”金融政策 “全球服务商计划”累计引进201家企业 推动南沙开发建设全面展开,出台南沙条例和支持南沙若干措施 南沙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31:1 17个区、2个县(市)、124个镇获评全国百强区、百强县、千强镇 东莞长安成为全省第3个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镇 15个主平台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约700个、总投资约3000亿元 开展首批15个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 57个县(市)整体经济增速快于全省 启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 开展第二批301个典型镇建设 新建和改造提升112万亩高标准农田 耕地总量连续4年净增加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3% 全面推动第二批2225个典型村建设 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75%以上 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率提高到87% 出台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 深水网箱养殖水体总量居全国第一 水产种苗产量居全国首位 制定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 科技创新 制定全过程创新链“1+N”政策 出台科技创新条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 动工建设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建成江门中微子实验站 布局第12批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商用 布局建设7个省中试平台 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稳居全国首位 出台“科技金融15条”,科技信贷余额增长23% 深入推进“广东强芯”和核心软件攻关工程 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低空经济集聚全国30%以上产业链企业,获颁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深圳获批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新增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6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61家 国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人数创历史新高 建成3个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 释放内需潜力 争取并用好新增专项债券5085亿元,规模为历年之最 梅龙高铁开通运营 广州新机场获批立项,阳江机场选址获批 汕漳高铁、梅武高铁、深圳西丽高铁枢纽、北江航道扩能升级上延工程等开工建设 南中高速、中开高速中山段等建成通车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通水,水利投资连续两年超1000亿元 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核电等领域重大项目,工业领域民间投资占比超55.3% 带动1025万台家电以旧换新、45.4万辆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增长17.9%、增速创9年来新高 开展“粤消费粤精彩”等促消费活动超4300场 快递年业务量突破400亿件、增长19% 新引进知名品牌首店超800家 对外开放 创新办好第135届、第136届广交会,共吸引约50万名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举办300场“粤贸全球”境外展,对东盟、中东出口分别增长11.1%、9.1% 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规模分别突破1.3万亿元、7000亿元 “粤贸全国”系列展会成交金额约600亿元 获批医疗、增值电信等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试点,新设外资企业2.6万户、增长超20% 第三届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达成投资项目1933个、总金额2.26万亿元 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增长10% 启动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 广州花都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 出台广东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方案,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33项任务全部落地 绿美广东 超额完成林分优化提升、森林抚育提升“两个200万亩”任务,乡村绿化植树超1858万株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4年在国家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PM2.5平均浓度降至20.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5.8%、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3.2%,Ⅴ类、劣Ⅴ类国考省考断面首次全面清零 全省海上风电并网容量超1200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 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超1100万千瓦,绿电交易量增长70%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建成开放公共文化新空间3300余家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启用,成为大湾区文化新地标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稳居全国首位 河源万绿湖入选国家5A级景区 横琴长隆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全省接待游客超8亿人次,入境外国游客增长87% 我省运动员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斩获8金4银4铜、金牌数奖牌数均居全国首位,在残奥会上斩获12金8银4铜、多次打破世界纪录 民生福祉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4%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4386万异地务工人员稳定就业 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52万个,7所高等院校获批设置 中山大学在香港设立首个内地高校综合性研究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工程学成为全省首个迈入ESI全球排名前万分之一学科 12家医院位列国家公立综合医院百强 县域医共体人员下沉乡镇卫生院实现全覆盖 率先试点全品类养老金融产品 个人养老金开户数近1800万 完成8.8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建成“长者饭堂”3652个 托育服务机构和可提供托位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连续6年获评国家A级 新筹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8.6万套(间) 新改建农村公路超5000公里 发展和安全 刑事治安警情、刑事立案数量分别下降26.3%、32.6% 稳妥推进房地产企业风险化解,保交房交付率94.7%、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启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精准有力推出惠企政策,完成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终端用户电费成本降低10%,全年为经营主体新增减免税费超1500亿元,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金额超6900亿元 多项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全国居首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 进出口总额9万亿元,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 经济总量将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 经营主体突破一千九百万户,总量居全国第一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占全国1/4 研发投入强度3.6%左右 工业投资超1.5万亿元 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 预计GDP突破14万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约7.4万家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万亿元 城镇新增就业超143万人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