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店主为了追回被“仅退款”的12双袜子,跨越上千公里找到买家要说法。近期,一些买家恶意“薅羊毛”现象引发了公众对网购平台“仅退款”规则的广泛讨论:商家都这么“难”了,为什么还要提供“仅退款”服务?这是因为“仅退款”不仅是一项服务,更是一种营销手段。 (8月19日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仅退款”服务成了各大电商平台的标配。这一做法降低了消费者购物的试错成本,友好的售后体验让消费者变得更“主动”,更愿意买买买,对于单价较低、价格弹性较高的商品,这种策略有效地刺激需求、提升销量。但在实际中,一些消费者利用政策漏洞恶意“薅羊毛”,退款不退货,甚至出现了“零元购”灰色产业链,“仅退款”的滥用使部分商家陷入了困惑。 恶意“薅羊毛”,不仅伤害了商家利益,也损害了正常的消费秩序,助长了个别消费者趁火打劫的投机心理,严重影响了诚信社会的构建。 顾客利用“仅退款”规则漏洞恶意“薅羊毛”,平台负有一定责任。“仅退款”规则是平台制定的,如果规则周密细致,无漏洞可钻,也就很难“薅羊毛”。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定价审核、用户资质、交易监督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弥补技术漏洞,平衡消费者和商家的关系,为消费者和商家营造更加公平的网络交易环境。通过“仅退款”等创新机制,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力,不仅需要电商平台、商家的努力,也需要消费者的呵护。商业活动中,各类主体都要遵守法律、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能让“仅退款”成为恶意“薅羊毛”的推手。 恶意“薅羊毛”是非法获利行为,其行为损害商家权益,还有可能涉嫌诈骗。由此,监管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及时打击恶意钻空子的行为,严厉打击各类诈骗行为,依法依规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消费者切勿利用某些平台规则牟取不当利益,让个人信用蒙上污点,甚至触犯法律,受到法律制裁,得不偿失。 电商平台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商家,不仅要满足好消费者的合理需求,也要维护好商家的合法权益。电商平台在推行“仅退款”政策时,需要从明确适用情形、完善审核与监管机制、提供申诉与维权通道、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以及平衡双方利益等多个方面入手,以确保“仅退款”政策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执行,避免恶意“薅羊毛”现象损害网络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 |